Peony Pavilion

牡丹亭驚夢
2018年1月12日
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綜藝館

第一場:遊園
第二場:寫真
第三場:拾畫
第四場:幽媾
第五場:回生
第六場:別妻
第七場:拷元
第八場:圓駕

《牡丹亭》與《紫釵記》同樣是湯顯祖的名劇,戲本分八場,為節省時間把「幽媾」與「別妻」中間的「回生」大刀闊斧地整幕刪掉。記得上次寶珠姐演的版本保留這一幕,結果演到午夜12時過後才圓滿結束,害得我們連謝幕也沒有看便匆匆離場。反正所有觀眾都熟悉劇情,刪掉了也不會看不明白。

小時常聽的《牡丹亭驚夢》是鍾雲山、陳鳯仙的版本。母親特別欣賞陳的唱腔,常常說是比白雪仙更甜美,只是美貌不及而已。那是節錄成只有兩盒錄音帶的版本(足本的話應該有四盒),所以刪掉的地方更多了。譬如梅春霖的角色完全消失,所以麗娘說「丹青詩意,不是春霖」,便得改為「丹青詩意,內有玄機,今夕被落花驚閃而亡,原是南柯一夢」,其實改得甚為合理。只不過,傳統上粵劇有基本六個角色,花旦配二幫,文武生配小生,沒有春霖便缺了小生一角,況且麗娘母親與春香在李全作亂時沒有壯男保護長途跋涉到杭州,也行不通。此劇聽過何止百回,去年才第一次看舞台表演,竟然有陌生角色登場不禁有點茫然。

鍾陳的版本也刪去了詩題柳扇一段。佳人才子見面,少不免吟詩作對。舞台上麗娘唸的詩是:

古道聞鐘轉,
斜陽困晚煙。
但愁輕贈別,
不禁教人憐。

雛鳳的東華籌款版本也是這首詩。然而翻查網上的資料,原來的劇本是另外一首:

煙鎖池塘柳,
青青曳岸邊。
忽逢君采折,
低徊著意憐。

個人覺得本來的詩很好呀,十分配合夢梅折柳並與麗娘一見鍾情的情景,除了明顯點出了柳字好像要扣一點點分外,為甚麼要改呢?




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