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ast Language

Graphic by The Economist


日本人說話很快,聽解幾乎都聽不懂,那不是作為考生的自說自話,而是經過實驗證明的。

有學者分析了十多種語言,每種找來170人,讀出15篇內容相若的短文,把數據製作成圖表。

結果發現,日本人說話速度稱冠,每秒平均八至九個音節,而廣東話差不多最慢,排名倒數第三,每秒少過六個音節。說得更慢的只有越南語和泰語。

一段約兩分鐘的聽解,日語比廣東話要多出200個音節啊,難怪招架不住了。

雖然速度有別,但每種語言傳達信息的效能不相伯仲,每秒所載的信息量偏差不大。因為日語需要較多音節來表達同一段信息,所以說快些;廣東話需要較少音節,所以習慣不用說得那麼急,結果時間長度都是一樣的。學者打比喻說:就如鵬輕拍幾下大翼,小小鳥則奮力鼓動纖細的翅膀,最後同時飛到終點(可能莊子不會同意吧)。

廣東話又比國語更慢,也就是更簡潔。似乎是因為其中一名研究人員來自香港大學,所以廣東話也上榜了。

資料來源:Science Advances


Family [language name (ISO 639-3 code)]:
Austroasiatic [Vietnamese (VIE)], Basque [Basque (EUS)], Indo-European [Catalan (CAT), German (DEU), English (ENG), French (FRA), Italian (ITA), Spanish (SPA), and Serbian (SRP)], Japanese [Japanese (JPN)], Korean [Korean (KOR)], Sino-Tibetan [Mandarin Chinese (CMN) and Yue Chinese/Cantonese (YUE)], Tai-Kadai [Thai (THA)], Turkic [Turkish (TUR)], and Uralic [Finnish (FIN) and Hungarian (HUN)]
SR: Speech Rate
IR: Information Rate


Comments